大力发展羊产业是米脂县“五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现实要求。印斗镇惠家沟在发展羊产业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列,他们依靠白绒山羊发了家,致了富。
印斗镇惠家沟村几年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草)1735亩,占到耕地面积的77%。全村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劳务输出、舍饲养羊二大块。现在全村基本上形成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民舍饲养羊的产业格局。全村羊子存栏1230只(其中白绒山羊1150只),户均10.3只,其中饲养量在20只以上的养羊户就有18户。惠家沟人养羊有传统、有经验,但是过去却靠放牧饲养。退耕还林以后实行封山禁牧,这对习惯于“拦羊”的惠家沟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于撂不下养羊就采取偷牧。县乡两级政府了解到情况以后,积极为他们筹集资金,购买种羊和饲草加工机械,指派畜牧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舍饲养羊技术培训,推广秸杆粉碎、氨化青贮等技术,引导养羊户进行饲养方式改革。现在惠家沟人的“养羊经”念的更精。2006年全村年养羊收入达到40万元,人均800元。饲养26只绒山羊的李建祖给我们算了一本养羊的效益帐:“去年到今年,羊市场还算可以。平均育肥出栏一只白绒山羊,可产绒1斤稍出,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是每斤120—130元;可产肉25斤左右,每斤10—12元;皮子每张120—130元。功夫和饲草不计算的话,成本就是每出栏一只白绒山羊得费二斗玉米(70斤),折现金50元。因此,每只羊看400元左右的利还是有把握的。”年近7旬的老农李树明用他质朴的话把发展羊产业的意义说了个透:“我们这些不能出去打工挣钱的老汉、婆姨女子,除了种那点人均不到一亩的地,就是管护人均3亩多的林草地了,不喂羊,我们靠什么挣钱呀!”
村支书李建忠说:“随着政府的扶持,我们村的养羊规模还会不断扩大,因为我村的牧草资源丰富,养羊是我们的特长。但是,我们目前的养羊水平还不高,羊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我们还要从羊产品上做文章,要在出栏以后的环节上挣钱,把白绒山羊做成我们的‘铁杆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