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80亩的节水示范基地,全部采用最先进的滴灌技术,一根根指头粗细的管道将水一滴一滴输送到每棵枣树根部。原来需要雇佣几十人,历时一个月才能灌溉整个枣园一遍;现在只需要一人,8天就能浇完。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保证枣树需水时得到及时灌溉。采用此滴灌设备,可使山地红枣亩产达到1320公斤,是无灌溉、矮化密植条件下红枣产量的3.3到4.4倍,是管灌、矮化密植条件下红枣产量的1.3到1.6倍,水分利用率是无灌溉、矮化密植条件下的3.6倍,是管灌、矮化密植条件下的2.4倍。
为了延长滴灌设备的使用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涌泉根灌技术。他们将灌溉设备埋入地下,将出水的微管插入垂直倒埋在枣树根部的塑料矿泉水瓶,让水肥直达枣树根部。该技术可使灌溉设备的使用寿命由目前的6年提高到20年以上,减少灌溉损失10到30%,提高肥效28%,使目前每亩每年滴灌设备投入由100元下降到现在的48元。
在一处接近90度的陡坡上,几十棵枣树旺盛的生长着,枝头上挂满了大红枣,这让我们很惊讶。技术人员说,他们专门设计了陡坡控水渗灌技术,就像是给病人打点滴一样,将一个大水袋放在高处,用一条同输液管一样的透明管子插入枣树根部进行灌溉施肥,保证了陡坡枣树与其它枣树一样丰产。
在潜力示范区,技术人员还用一根根细竹杆,将一个个小喷雾头撑在枣树上空,通过在空气中喷水雾,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枣园微环境,大大增加了山地枣树的挂果率。以梨枣为例,平均每株产枣531个,单果平均重30.2克,以每亩110株记算,每亩产鲜枣1653公斤。
编后:山地红枣滴灌技术,加上山地雨水就地利用技术、山地红枣土壤保墒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和山地枣园施肥技术等配套技术,构成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地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我市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问题,又能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标,同时又提供了一条干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