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们米脂人民银行监督办的几位同志在联社人员的陪同下,怀着关切的心情想了解掌握本县城“三农”的真实情况,一行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高渠乡冯渠村。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底,在各种金融资料上到处都能看到各家农村信用社盈利颇丰,势头喜人。在其背后,我们的农民朋友果真富裕了吗?说句心里话,作为一线银行业监管人员,我们怎不曾亲闻睹过贷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呢。
走访的第一家农贷户,仅距乡镇沥青公路50来米。看到这段全是用扎砖硬化的道路,看到这排依山而筑高眺亮眼的窑洞,看到这院内硕果累累的果梨,舍饲井然、猪肥牛壮,这家主人是个怎样能干的人呢,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我们想象中能干的男主人却外出了,招呼我们的是一位质朴的女主人,她叫张秀芳,已是中年。说明来意后,她快人快语地介绍了创业史、生意经。1996年第一次向信用社贷款5000元搞养殖,见利后不断壮大养殖规模。滚动发展至今,贷款已近60000元,生意越搞越红火。就今年,一是养殖方面,自己喂养的20只兔子卖了3700元;养母猪产猪娃儿60多头,每头卖150元,共卖近9000元;养牛3头,已卖1头,卖了1900元;买的7只羊喂养后,卖了近3000元,可净赚1500元;现在喂养的土鸡100余只,除去每只3元成本,将来获利也会不错。这些已卖了的牲畜,初估算了一下大概净赚15000元左右。二是种植方面,她家自从2003年起从信用社贷款10000元,建起了种植大棚菜,每年净赚4000元没问题;同时,利用自家的3亩地,给县农业局制种,什么黄豆、红小豆、紫花白洋芋等,这个不为图赚钱,只为图赚优良品种。但今年赚了40公斤装50袋种子洋芋,有2000公斤,价值可观。三是退耕还林方面,几年前与村上签订了30年期限84亩的承包荒山合同,这下可好,政府要求退耕还林,每亩定补160元,一年就可得退补款13440元,定补8年总算下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对这样的经营和收入,她踌躇满志,给我们谈了她家将来的发展规划:还想利用离县城近的地理环境和临近水库的优势,搞农家餐饮和水上娱乐活动等旅游业服务。
我们问起家中的人员情况。她乐呵呵地说,男人除春种秋收外,长年外出到山西跑生意。提及信用社对农民的支持情况,她的喜悦溢于言表:这里的信用社发放贷款不歧视女人、相信女人。因为,一是女人(妻)一旦做出的决策是深思熟虑的,不像男人(夫)易轻率、敢冒险;二是女人守家待地一般不外出,不像男人经常出门,届时便于索还本息;三是男人贷了款女人也签字,承担共同责任。因此,这里信用社对男人贷款一般须女人也签字。
告别了这位“敢想敢干、敢干敢想”的女人,我们似乎再次看到了米脂婆姨所特有的那种勤劳智慧、不屈不挠美德与精神,同时也看到了党和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在这位勤劳女性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上午,天公也似乎在考验我们“下马伊始”的诚心,下开了绵绵小雨。在社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该村另一家贷款户艾红飞大棚蔬菜地。
艾红飞看上去30出头,人长得也很精干,大棚由夫妻俩共同经营着。艾红飞向我们介绍,这块大棚蔬菜地建于2001年,开始贷款20000元,共3个大棚,其中2个为蔬菜棚,1个为葡萄棚,这些棚正常年份,蔬菜可纯收入10000元左右,葡萄可纯收入8000元。一旁的妻子补充道:“今年的大棚菜成本高纯利润低,因为一个温棚用塑料膜得1200元(可用2年);西红柿籽又非常贵,买1000颗籽花了500元,自己一数有800颗,种在地里发芽率又较低,种籽的成本就更高了。再就是二氨的价格也比过去涨了,所以,大棚菜生意也没有过去好做”。艾红飞继续向我们谈他的感受,他说这几年自己种大棚菜有些经验了,信用社也能真心支持,虽然一个贷户仅仅二三万元,但是信用社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了,他打心眼里感谢信用社。
离开艾红飞家大棚菜地,我们继续寻访下一个贷户,经过电话联系,不一会儿来到另一个搞经销、种植的艾先国家中。艾的院落,同样是用扎砖铺成的路且干净而整洁,能给人感觉出是一户能干事的人家。与贷户艾先国直奔主题问及贷款使用情况,他兴致勃勃地讲述起了经营之道。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自己每年收入不错,正常年份每年收入40000元左右。今年就承包的5亩葡萄园,除去3200元承包费及另外的底垫,总成本是5000元;葡萄能卖14000元左右,净收入9000元左右。另外水泥生意也不错,加上其他种植收入,一年下来能收入20000多元。
看到这几家贷户,给我们一个感觉,这几个农民自身精明能干,似乎不能代表普遍性,考虑到均为信用社主任推荐的贷款户,也不足以证明得到贷款扶持后的真实情况。于是,不一会儿功夫到了乡信用社,我们随便找了2004年该乡高渠村10个贷款户,除外出不在家3户,其余的都进行了见面谈话,算是进行抽样调查。按贷款用途进行分类后,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加工防寒服装。共4户,其中2户均贷20000元,并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年纯收入20000多元,另2户分别贷20000元和10000元,年纯收入5000多元。二、运输。共2户,均贷20000元,其中1户年纯收入5000元左右,另1户仅能维持支付利息。三、餐饮。共1户,贷7000元,年纯收入10000多元。四、养殖。共2户,其中1户养羊,贷5000元,只能保本付息;另1户养猪,贷19000元,年纯收入16000多元。五、修理。共1户,贷1000元,生意亏损,本人外出失去联系。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抽查信用社扶持的10户贷款户中,效益在10000元以上,属较好的占4户;效益在5000元,属一般的占3户;效益较差仅能保本清息的占2户;破产的占1户。也许是巧合,这10户中除没有种植贷款外,这种数字由大到小,比率也由大到小,确实能简明地反映出目前农民占有信贷资金结构及盈利情况。
匆匆的调查,也许是走马观花,但亲历亲闻两个村子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党的好政策关怀下,只要我们农村金融不忘记农民这块阵地,只要农民朋友一心一意谋发展,“农金”和农民会长久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