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领袖·义军将领 贺洪 高庆 李自成 艾能奇 李过 高一功 李来亨 贺洪(?~1376) 即贺宏、贺弘,城东贺家寨子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刘福通在南方发动红巾农民起义。数年后,贺洪在本县聚众造反。打富豪,除贪官,开仓放粮,打开县衙焚烧粮赋簿册。四处农民纷纷响应,共起抵制官府暴虐掠夺。反对元朝统治,雄峙米脂数年。民谣传:“不得贺洪不造册。”后与本县另一起兵造反的高庆联合,对抗元将巴颜贴木耳。朱元璋兼并南方各地义军,打败元兵,建立明王朝。洪武九年(1376)明军北上延绥,高庆劝其归顺明朝,贺不从,被高设计杀害。 高庆 城北高家山人,生卒不详,祖籍安徽,米脂高姓始祖。性慷慨,有侠士风。元将巴颜贴木耳骚扰米脂,高庆招兵买马屯驻城北,与贺洪联合抗击元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遣兵北上延绥,高杀贺洪,归顺明朝,封为世袭指挥使。 ![]()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乳名黄来儿、硙生、枣儿、闯儿,初名鸿基。祖居李家站,祖父李海迁居双泉堡泰安二甲李继迁寨②,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9月22日)自成生于此。父李守忠务农为业,家境贫苦。自成幼年给地主放羊,年轻时当过僧人、铁匠,学过武艺。天启六年(1626)应募入银川驿(在今米脂城)当驿卒。往来榆绥,接触广泛,胆识俱增。他为人舍己好义,对官场腐败日渐不满。崇祯初年陕北大旱,饥民四起,夺粮攻城。崇祯三年(1630),政府下令裁减驿卒,李自成失业。夏季,他因借债被富绅艾同知拷打,披枷跪街示众。被众驿卒解救,相拥出城,于县内西部号召饥民造反,一呼百应。先到西川义军首领张存孟部③为队长,次年张降明后改投闯王高迎祥。 自成作战骁勇,屡建战功,号称八队闯将,成为高迎祥的得力助手。各路义军日益强大,互相呼应,与明军作战,局面大开。崇祯八年(1635)2月,13家义军首领在荥阳会师议事,他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受众部首领赞赏,声望日高。崇祯九年(1636)6月,率军转战安定、绥德,返回米脂,在城外以箭书告示县令不得虐待百姓,并留银两修缮文庙。米脂农民纷纷投入义军。当年秋,高迎祥在盩厔(今周至)被俘遇害,余部共推自成为闯王。这时,农民战争转入低潮,各路义军首领或死或降,难与官军对阵。十一年(1638)潼关一战,损兵数万,自成率刘宗敏等18骑杀出重围,隐伏于商洛山区。日则练兵,夜则读书。十三年(1640)秋,总督杨嗣昌以五省兵力入川围剿张献忠、罗汝才,中原空虚。自成率50余骑从巴西鱼腹山突围,11月间星驰河南,广招饥民入伍,打富济贫,军威大振。宋献策,李信等加入义军,协助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中原遍传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者如云。自成严明军纪,宣布“除暴恤民”、“秋毫无犯”、“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其军成为农民军主力。十四年(1641)自成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称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驰骋中原,与明军主力交兵。旋战项城,围杀陕西总督傅宗龙。十五年(1642)3月,河南襄城一战,俘杀三边总督汪乔年。三围开封,在朱仙镇大败丁启睿、左良玉等数十万官军。十六年(1643)正月占襄阳,席卷湖北中南部、长江以北。改襄阳为襄京,号新顺王,设职封官。11月,于汝州、郏县间破孙传庭主力,乘胜入潼关,进西安,攻占陕西、甘肃、青海大部分地区。在进取三边时再次返回米脂,诛上年掘其祖坟首恶,安抚百姓,后返回关中。崇祯十七年(1644)元旦在西安建大顺朝,号永昌,改西安为长安,定为国都。与将士同甘共苦15载的李自成,一直保持“不贪财、不好色”的英雄本质。降官张国绅怀着卑劣用心,欲将有夫之妇、关中才女邓太妙进献。他将张国绅处死,送邓回家。永昌元年(1644)2月,自成亲率大军北上,东进山西,克太原,占大同,长趋直入居庸关。3月17日抵北京城下。19日黎明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推翻。 义军进入北京后,一些将领以为大功告成,沉湎于酒色,军纪日渐松弛。其军事力量虽扩展至秦、晋、豫、鲁、鄂、苏诸省,但立足未稳,政权未固,敌对力量到处潜伏。明将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因宠妾被掠而叛;清军亦觊觎中原。自成盲目率军东征。吴三桂降清,合兵夹击自成。大顺军苦战失利,败于山海关西郊石河西岸④。4月下旬,自成率众退回北京,29日草草登极武英殿。30日,在占领北京42天后撤离南退。北京落于清军之手,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原暂时慑服者纷纷叛乱,地方政权频频瓦解。自成退至长安,清军由北而南节节逼进。 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2月,延安、潼关失守。自成退出西安,经蓝田出武关,奔往湖广,在襄阳、武昌、富池口等地屡战失利。6月,进入湖北通山县。他率轻骑20余人,登九宫山牛迹岭察看地形,遭到地主武装(乡兵)突然袭击,被害牺牲,年39岁⑤。 毛泽东主席指出:“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农民战争,就是两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米脂人民深切怀念闯王,在县城中心立李自成铜像,在城北盘龙山设李自成纪念馆,以资纪念,激励世人。 艾能奇(?~1647) 米脂人。崇祯年间随张献忠起义,东征西战,以勇猛著名。大顺元年(1644),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艾任定北将军,与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合称四将军,后封定北王。大顺三年(1646)献忠死后,四将军引兵入云南,准备联合南明抗清。永历元年(1647),他率兵进攻抗命的东川(今会泽)土司禄万钟,遇伏中箭而死。 李过(1606~1650) 李自成侄子,又名李锦,字补之,号一只虎。在明末起义中与李自成同生死共战斗15年,转战秦、晋、豫、皖、鄂、川等省,参加战斗数百次。封大顺制将军、都督。永昌二年(1645)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所部作战3个多月,牵制清军南进。大顺军放弃西安后,同高一功率部经汉中、川北、鄂西到达荆门。李自成殉难后,李过部与其余部队在湖南岳州会合,改名“忠贞营”,联合南明大臣何腾蚊、堵胤锡等共同抗清。后随联明抗清的大西农民军将领李定国转战湘、桂,坚持斗争5年。清顺治七年(1650)在庆远(广西宜山东)病殁于军中。 高一功(?~1651) 李自成妻弟。在农民起义军中多谋善断,出入刀林箭雨,是李自成的得力助手,曾封新顺襄阳卫左威武将军。崇祯十六年(1643)受命镇守榆林。永昌二年清军阿济格部自山西保德西渡黄河,他率部与清军恶战,牵制其南进。后与李过会合,继续抵抗,节节退守西安,共同率领一路大顺军南撤。自成殉难后改名高必正,同大顺“忠贞营”联合南明继续抗清,挂龙虎将军印,转战鄂、湘、赣等省。清顺治七年(1650),南明永历皇帝退据广西梧州,必正建议整军治政,加强抗清实力,末被采纳,反遭排斥。李过病殁后率军返回四川,在贵州途中遭大西军余部孙可望阻击战死。 李来亨(?~1664) 李过之子,少年即随义军闯荡南北,后成为骁将之一。永昌二年(1645)李自成牺牲,来亨随父进入湖南,抗击清军。顺治四年(1647)被永历帝封为三原侯。父死后,随高一功等入川。八年(1651),高一功牺牲后,他力战摆脱困境,被余部推为主帅。率部进入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会合郝摇旗、刘体纯及当地农民军,坚持反清,屯田自给,整军练兵,屏守山区,聚众10万,号称夔东十三家军。并与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弃嫌言好,一致对敌。十六年(1659),清军进逼贵州、云南,李定国势孤力薄。他率兵攻重庆,牵制清军,以灵活战略战术重创清兵。康熙元年(1662),清廷调兵遣将,会合云、贵、川三省10万兵力追剿,几度败于李来亨手下。三年(1664),清军20万重兵围困义军驻地湖北兴山县九莲坪,来亨拒降。终因粮尽援绝失败,举家自焚。 文官武将 艾希醇 白 栋 常任贤 艾万年 贺人龙 李振声 高 杰 宁养气 冯曰恕 艾希醇 生卒年不详。字西麓,明代中期官庄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官户部广西司主事、员外郎、郎中、浙江按察司佥事、河南布政司参议、山西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右参政、保定巡抚、紫荆关提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职。所到之地为官俭朴,注重安民,勤于公务。在保定时义抚忠悯公杨淑山遗孤,受当地人称颂。任职户部时上疏朝廷减免米脂灾年田赋;同时为家乡捐资办义学。绅民在县城十字街立世德坊纪念,名入乡贤祠。据《艾氏家谱》载,曾编《米脂县志》,已佚。 白栋 字子隆,中庄村人。幼年聪颖过人,刻苦读书,八岁能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山东东阿县令。该县历来赋、役按土地和人丁分开摊派。由于富豪兼并隐匿土地,人丁逃亡,农民负担加重,怨声载道。他到职后体察民情,清查土地,不论贫富,以占有土地征赋派役;并亲自办理,减少里甲层层盘剥,安定民心。后以政绩升山西道御史。因主持正义得罪地方权贵,被参谪为高邮州判。后由“给事中”屈迁乔举荐为户部主事,历官兵部员外郎、山东按察司佥事、南京通政使参议、应天府承转、大理寺少卿等。因议奏石尚书一事失去宠信,告老归乡。 常任贤 字复所,高庙山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山东东昌府、四川顺庆府、成都府知府和安绵道道员。崇祯二年(1629)擢升四川按察使,时值彝族首领奢崇明反明被镇压,地方荒芜。他率属僚招回流失乡民,办了一些实事。不久调任山西布政使,为明军筹划粮饷,协助镇压农民起义军,后告老还乡。一生好读书,至老不辍。县城东原有“常任贤读书室”,遗迹已毁。殁后葬高庙山村东山梁,该地得名“布政 艾万年(?~1635) 字毓华,县城西南官庄人。由廪生考中武举,以军功擢升神木参将,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崇祯四年(1631),随副总兵曹文诏攻陷义军占据的山西河曲,在桑落镇、石楼康家山等地追剿义军赵胜部。崇祯五年(1632),随参政樊一衡镇压不沾泥张存孟;又与李卑、贺人龙合击张献忠、扫地王等。次年任副总兵,征剿山西义军。崇祯七年(1634)捕杀义军首领王之臣、领兵王;俘翻山动、姬关锁、掌世王,朝廷授其都督佥事。不久因病告归,仍向朝廷上疏,献剿灭农民军之策,同时述明“民不聊生”乃反乱之总由,建议革新吏治,稍苏民困,以除官逼民反之危。崇祯八年(1635),授孤山副总兵,卫戍平凉。总督洪承畴扬言要以6个月剿灭李自成义军,命万年出征。他深知兵疲将怯,勉强与副将刘成功等率3千人马与李自成交兵。在宁州襄乐镇甘家寨陷入重围,战败身死。 贺人龙(?~1642) 县北菜地峁(今属李家站乡)人,万历年间武进士⑥,初以守备官隶于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年间,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战悍勇,人呼“贺疯子”。崇祯四年(1631),洪承畴命他假意宽待诱降的义军将士,酒宴间以伏兵杀320余人。后又从属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廷、总督杨嗣昌,在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四川与农民军作战,由都司佥事升任参将、副总兵、总兵。崇祯十三年(1640),随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围剿张献忠,在玛瑙山与左良玉击败义军。总督杨嗣昌事前曾许他功成后为平贼将军,但后来却将此衔授于左良玉。他大为不满,此后便属管不属调,避免与义军作战,自保实力。致使总督傅宗龙于十四年(1641)战死新蔡,总督汪乔年于十五年(1642)被李自成斩于襄城。崇祯皇帝怒削其官职,陕西总督孙传庭诡称脱其干系邀请议事,诱到之后拿获问罪斩首。 李振声(?~1643) 字华嶙,县城西南小桑坪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河南郾城知县。时值农民起义军入豫作战,他指挥地方武装守城;在小商桥、黑龙潭、三里桥、武家岗等处袭击义军,斩杀紫微星、扒山虎。陈家岗一战,诱义军头领杨四入堡楼,放火烧杀。崇祯十年(1637),率乡勇于漯河湾伏击摇天动、过天星、老回回等义军,残杀500余人。官升广西道监察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擢任湖广巡按。李自成大军席卷湖北,他失守承天被俘。自成念其同乡同姓,赠以金银,婉劝归顺。他执意不从,被解送襄阳刘体纯处监视,后委以新顺侍郎。他仍投信明总督孙传庭,密告义军虚实,被处死。 高杰(?~1645) 浑号翻山鹞。崇祯初随李自成一同起义。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明参将贺人龙兵困陇州。自成命他为前线指挥,督军攻打,并劝贺归降。高心怀叵测,执行不力,引起自成怀疑,调回“老营”。次年八月,高勾结老营总管邢氏(自成妻)潜逃,投降贺人龙。总督洪承畴命其充当先锋攻打义军。他死心塌地为明朝廷效力,从游击、副总兵升至总兵。其性刚愎暴戾,常纵兵抢掠侵害无辜百姓。李自成义军攻占北京后,他率兵南退,被福王封为兴平伯,成为南明“江北四镇”将领之一,辖徐州、泗州。还欲占扬州,未能如愿。后驻瓜州,继移徐州,隶史可法标下,抵御清兵。他居攻矜傲,密谋伏击镇将黄得功,经史可法从中调停,才免于火并。清顺治二年(1645)奉令北上抗清,在睢州被总兵许定国所杀。 宁养气 字子直,三韩(今辽阳)人。入仕初任七品文职“笔帖式”,继任山东新泰知县。康熙二十年(1681)春,出任米脂县令。此前米脂连遭三年大旱。他四出察访灾情,对庄颓户败的景象十分痛心,即捐资开办粥棚;并申报上司,开仓放粮;动员富户借米。招抚流民返乡,免除差役赋税,资助籽种,鼓励农耕。当年风调雨顺,大获丰稔。后即着手起衰兴废,主持补修城垣,督办学堂;制订乡规民约,在无定河畔设演武厅,操练丁壮。他以“政者正也”为警言,亲题大堂楹联:“从政遵达德,曰知曰仁曰勇;居官先敬简,唯清唯慎唯勤。”勤政爱民,受绅民赞誉。他还克服困难,“购求山谷,咨询野老”,征集文史资料,主纂《米脂县志》,当年木刻刊印。 冯曰恕 字宽甫,冯家英沟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能诗能文。历任广东省封川、归善、合浦等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所到之处激浊扬清,人皆景仰,以政绩擢升惠州知府。到职即雷厉风行,整饬政务。该府盛产美酒佳酿,历来半数酒税中饱官吏私囊,无人过问查究。他决心革除弊端,先将陋规银两全数充公,然后约法三章,令属官限期交出贪污款额。官吏们理亏心虚,三番五次打点求情。他说:“税收是国库收入,做官者已有薪俸,为何还要假公营私!若有拒抗不交者,我必将揭发其罪,参革其职!”僚属知他操守廉洁,不循私情,既不敢行贿又不敢抗衡。但深知罪行一旦揭开,将上下牵连,蛛丝马迹,后果不堪设想。便一面假意应诺,一面收买地痞,深夜潜入衙署,趁他熟睡时加以暗害。遂以“暴病而亡”呈报上司,酿成冤案。归丧时,其遗物微薄,百姓无不为之啜泣。 乡贤 冯起龙 赵国祥 冯起龙 字云潭,县城东街人,初为蓝田教谕,明崇祯十五年(1642),米脂知县边大绶带绅士艾诏和役卒掘李自成祖墓,以“斩断龙脉”,破坏风水。十六年(1643),李自成挥兵北上攻取三边⑦,时传李自成将血洗米脂。起龙与众人计议,认为自成主要仇恨边、艾等人,未必迁怒百姓。便密商届时捉拿边大绶献出,解城之危。边大绶闻讯畏惧,贿赂上司调任而遁。自成到米脂后屯兵城北。起龙出城说明前因,得知自成无伤害百姓意,遂以信札通知城中绅民。自成仅处死艾诏,布示安民。义军开始北上攻打榆林,起龙留营数日,负责联络部分军需支应。地方人士都赞他临事不乱,胆识可嘉。 赵国祥 字君宰,清代县城一贫民,以苦力维持生计。某年三月十八日娘娘庙会,去南关外看戏,上茅房解手时拾到一个钱袋,内装白银百余两,当时无人发觉。他等候很久,不见失主,便携带回家告知妻子。妻说:“份外之财不可取,应该找到失主!”他写了启事贴于大街上。傍晚,山西兴县一个姓韩的贩牛人心急火燎地从镇川赶回米脂,见了启事,登门告失。国祥问明失落经过和钱数,如数归还。失主感激不尽,分出银两馈赠。他分文不受。说道:“我若爱钱,就都留下了,何要你酬谢!”那人千恩万谢离去,逢人称赞米脂多有忠诚厚道之人。 |
①各节立传人物除以主要身份分列外,均以卒年先后为序。 ②明代至民国年间,该村一直隶属米脂县,1946年后划归横山县。明代既无横山县,亦无怀远县,因此,李自成为米脂人,无可非议。 ③另一说李自成与侄子李过同当边兵,崇祯二年杀带兵将官王国,于金县(今属甘肃)起义,存疑。 ④史称李自成此战败于一片石,据姚雪垠《李自成评传》考证为石河西。 ⑤关于李自成之死,史界众说纷坛。另说他兵败后退往黔阳罗公山或退隐湖南石门县夹山灵泉寺出家为僧,称奉天玉和尚,康熙十三年(1674)病逝,年69岁。 ⑥旧县志载贺人龙为万历癸未武进士,癸未年为1583年,有误。 ⑦明设九边重镇,三边指延绥、宁夏、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