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扫帚王”义务清扫集市二十年

在米脂县姬岔乡圪凹店的集市中央,立着一块上书“无私奉献”的石碑,这是居住在此方圆40多个村的人自发为一位叫张守加的普通老党员送上的赞誉。
  张守加老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然而,他每天坚持清扫圪凹店长约400余米的街道。这样的义务奉献,从1986年开始,扫帚一挥就是20年。
  圪凹店是邻近40多个村庄的集镇所在地,逢集过后牛羊粪便、瓜果烂枣遍地,但在老人的精心清理下,这里始终保持着清洁。
  张守加还有个别号叫“扫帚王”,这一切缘于老人20年的清扫中,每次大的清扫长达3小时,每年最少用坏30余把扫帚,倘若把20年来用的扫帚堆积起来,能堆成一座小山。
  20年的清扫缘于一个老共产党员对集镇的特殊情缘,张守加老人年轻时历任圪凹店的村长、村支书,全心奉献赢得乡民的高度赞誉。当年的集市也是他在任期间利用办供销社、争取商贩等创建起来的。1986年退休后,仍不忘发挥余热的他便选择了清扫街道。
  张守加老人的生活不富裕,甚至是贫寒,几孔旧土窑,14寸黑白电视,旧门箱,几口水缸便是他的全部家当。退休后没有退休金的他靠子女养活,半身不遂的老伴儿也需要他的照顾。然而,20年的清扫中他从未要求过任何报酬,甚至扫街道的扫帚都是他省吃俭用在牙缝里抠出来的。直至1999年桃镇工商所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每年为他送上几十把扫帚。
  走进张守加的家,墙上挂着优秀党员奖状、旗帜工程“红星”党员带头人,但据村支书介绍,更多的奖状被谦卑的老人收了起来。他的回答只有朴素的一句话:“咱是个共产党员,多做点算个啥”。
  中午时分,张守加又拖着扫把上街了,他说一天光清扫不够,还要不时地进行保持,多少年他已经习惯了。远远看着他单薄的身体在路中间弯着腰,娴熟而吃力地挥动着扫帚,心灵为之震颤,这是一位老党员赋予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平凡与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