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高西沟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西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全村126户,522人。总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53亩,其中林地2250亩,草地1526亩,基本农田777亩,村内林草覆盖度达69.3%,治理程度为78%,2005年,人均占有粮34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一、贯彻落实周一波书记指示精神情况
去年10月23日以来,市委周书记为了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带领有关部门先后三次莅临高西沟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层面,要求把米脂县高西沟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以此为典型、示范,来指导南部六县,以至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
    为了切实把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周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县级领导,整合县、乡、村人力、财力资源,统筹安排和协调督促各部门及乡村两级完成所属任务。
    二是要求高渠乡党委成立专门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抽调全县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门的实施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实施工作。
    三是在高西沟村召开了有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高渠乡以及财政、计划、交通、文化、广电、县联社、扶贫办、农林水牧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贯彻落实周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高西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与高西沟全体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在认真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高西沟村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在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奋斗目标和基本内容方面初步形成了共识。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构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围绕高西沟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筹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突破经营体制障碍,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充分体现陕北文化精华,把浓缩的陕北文化转变成农民增收的无形资产。规划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以农业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市场化机制、创品牌产业;坚持以陕北文化打造精神文明社会;坚持政府支持、农民建设。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21.5%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村农民总收入突破四百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规模及影响明显扩大,陕北文化得到充分展示;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和知名品牌的产品,经济外向度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村民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以道路建设、水库和坝地改造等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建设为主的优势产业开发,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景点的打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4大项40小项,规划总投资894万元,建设项目涉及15个部门和单位。规划时间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7月底,分为2005年年内、2006年2月前、2006年4月15日前和2006年7月底前四个阶段。
    为了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步伐,具体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工作思路上,提出以高西沟为模式,积极做好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力做好高西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同时,我们在全县开展学习和推广高西沟经验,在过去抓农业典型“一面红旗十朵花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狠抓“一面红旗十多花,六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步伐,除高西沟外,再努力建成16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示范村,并要求每个示范村都要象高西沟一样,拿出详细的发展规划,使全县13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新农村示范村。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在工作措施上,县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有关专业人士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于去年12月14日再次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就高西沟村的进出道路建设、坝地改造等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畜牧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打造以及文化、医疗、卫生、通讯、有线电视的进村入户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落实了责任。12月17日,规划领导小组在高西沟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专门就高西沟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和讨论。会上,各位村民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在项目选择、奋斗目标等方面取得了共识。12月19日,县委常委会一致讨论通过了《高西沟村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配套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落实了牵头单位,并根据规划内容、进度和实施步骤,按业务属性将任务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实行部门分工包干定项实施的办法,从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件件有人抓,有落实。
    二、2006年高西沟产业发展规划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鉴此,立足实际,规划2006年高西沟产业发展,一是靠结构调整推动增收。推进300亩以小杂粮为主的旱作农业建设、30亩坝地绿色蔬菜建设和457亩其他农作物种植,重点抓好优质小米、杂粮、洋芋、优质葵花的科学种植,预计种植业实现总收入40万元左右。二是靠发展畜牧业带动增收。以发展白绒山羊和肉牛养殖为主,预计养殖业实现总收入64万元。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经济林一直是高西沟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有各类经济林860亩 ,人均1.65亩,但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要充分挖掘其生产能力,使其成为高西沟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业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 ,预计林业实现总收入40万元左右。四是依靠劳动力转移促动增收。逐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由劳力型向劳技型、劳智型转变,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农民职业培训。由单一输出向输出与回流并举转变,支持、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形成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预计劳务输出实现总收入96万元。另外,积极推动加工业的发展,围绕旅游业开发特色产品,以高西沟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粗粮加工基地,开发小杂粮加工,打造高西沟品牌的小杂粮组合;以肉牛养殖基地为依托,建立肉牛深加工和饲草饲料加工;利用高西沟独特的自然地貌资源,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突出以黄土高原地貌及水土保持治理观光 、水土保持成果展览 、农家生活体验 、陕北文化娱乐欣赏 、旅游产品开发等旅游项目。以上总计实现总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
    三、高西沟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在县乡村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推动下,高西沟村民在思想上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中,全村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根据规划任务,先行完成的工作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有:
    1、完成了《高西沟村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2、完成了村内个户的发展规划;
    3、高西沟至高渠乡11公里黑色路面和村内三条生产旅游道路6.3公里,勘测设计工作全部完成;
    4、“三网”建设中有线电视网、电信宽带网已经建成开通,移动通讯网正在建设中,畅通了群众信息渠道,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5、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饲草、饲料、机械设备准备就绪,村上专门成立了养殖协会,选举成立了董事会,农民自愿加入,计划养殖肉牛100头,改革牲畜饲养方式,提高了饲草利用率;
    6、水源补充工程正在建设中,环水库旅游人行道路的建设已经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工程量,剩余工程有望在半个月内完成;
    7、338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村内道路绿化工作正在进行中,有望在一个月内全面完成;
    8、果树高接换头、嫁接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引进了“大成2号”、“晋谷3号”、“大明绿豆”等小杂粮新品种,完成了60户以沼气为主的配套项目的设计。
    9、庭院建设方面,已完成了全村的整体布局设计,对柴草、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院内的厕所、垃圾箱摆放有序,实现了人畜分离,改善了人居环境;
    10、信用户评定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有54户被评为信用户;
    11、经过市、县的共同努力,《高西沟淤地坝示范项目》、《高西沟土地整理引水上山项目》已经过市上立项,分别上报省上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