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彪,男,中共党员,生于1958年,高中文化程度,现任米脂县高渠乡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米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多次评为县乡“优秀党支部书记”。作为任职二十年的第三任书记姜良彪,他思想解放,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实事求是地带领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创造并坚持朴素的科学发展观,在光秃秃的黄土坡上走上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之路,被誉为陕北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面旗帜”。
一、与时俱进,由“三三制”到“三二一”看思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高西沟村就开始征山治水,在几经挫折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按照“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修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村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陡坡烂洼种柠条”的立体化治理原则,一手抓修田打坝,一手抓造林种草。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治理,到1978年基本形成了农、林、牧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模式,并作为一种农业经济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也使高西沟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姜良彪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带领村民不断巩固提高治理成果,闯出了一条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治理路子,目前,全村水保林达1660亩,经济林793亩,退耕1447亩,林草覆盖率达69.3%,治度度为78%。在“三三制”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林、牧、农用地“三二一”的生态经济模式,成为“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标本和样板。
二、科学求实,村民得实惠。
(一)“三二一”结构推动“五个一”工程
高西沟以姜良彪为支书的党支部一班人创造并形成的“三二一”新模式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而且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学优化组合。在“三二一”结构中,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目前,全村有林地2253亩,占37.6%,其中生态林有1660亩,经济林793亩。羊草业是产业调整的重点,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现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地1500亩,占25.1%,养羊1300多只,涉及73户,在家80%的农户具备“棚、场、槽、窖、机、池”配套饲养条件,科学喂养,形成羊草主导产业。在发展羊草业的同时,把饲养秦川牛作为后继产业,现饲养秦川牛130。人均一亩的高标准农田是退耕还林草的第一要素,也是全村在几十年的奋斗中主抓的第一难题。目前,全村有高标准基本农田777亩,其中367亩为人造小平原和梯田,410亩为可以节节拦截、层层分解水流量、每处都有蓄水塄的旱涝保收台坝堰窝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形成,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4年人均收入到2780元,用姜良彪在米脂2004年农业现场工作会上的话说:“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县委政府提出“五个一”工程在高西沟已经全面完成了”。
(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效益。
“三二一”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果离开科技支撑,是万万出不了重大效益的。正是出于这个认识,姜良彪又提出狠抓农业综合开发,依据“稳粮、扩草、兴牧、优果、增菜”的新思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他把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地头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两委班子以及群众外出参观学习作为重要切入点:2002年7月组织全村73户养羊户去横山马家梁全国白绒山羊基地参观学习羊子饲养与管理技术;同年腊月组织12户果农去洛川参观学习果树嫁接与管理的四大技术(强拉枝、大改形、巧施肥、无公害);2004年组织55名村民代表,去大寨取经,组织养殖户80人次参观了桃镇牛沟猪产业发展和高渠村王强全自动养猪场;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去甘泉参观“正大养殖场”,在陕西正大公司的支持下,建起高标准、规范化的养猪场一处,现存栏126头,同时,他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胆尝试。在市、县农科所的支持下,“山丹911”号玉米、晋谷6号谷子、脱毒马铃薯等六个新品种,在党支部科技示范田上种植,全部获得成功。村农技站、畜牧站和文化站始终本着“用什么培训什么,要什么提供什么”的原则,向村民提供各种作物种植、管理知识,各种果树嫁接、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能,各种家畜养殖技巧,以及医疗、卫生、文化等信息。并通过广播、电教、板报等方式来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科学素质和发家致富本领。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将“高西沟”品牌推向市场。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姜良彪着眼村民富起来、村子强起来,突出改善基础设施,三年累计争取资金126 万元,安装程控电话67部,建移动网站1处,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村级油路3.8公里,修环山公路13.5公里,建“母亲水窑”128眼,新增人工集雨场6822平方米,可蓄水268立方米,能解决1300只羊、130头牛等家畜的饮水和24.2亩庭院作物的灌溉,建沼气池81口,标准牛羊舍饲73间,整修路畔2.5公里,改变8户贫困户庭院面貌,建停车场3处,参观点5处,在基础设施大大改观的同时,创建“三园三基地”,即:660亩森林园、777亩坝地堰窝粮食种植园、1447亩牧草园;肉羊基地、绿色苹果基地、无公害小杂粮和蔬菜基地。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决心将“高西沟”作为一个品牌推向市场。
(四)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三三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这一目标。近年来,姜良彪同志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全村204个劳动力中,64人从事农村牧业,62人从事加工、运输业,78人从事劳务输出、经商,形成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三三制”的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毗邻村。
(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掀高潮
根据市、县、乡党委的安排,姜良彪于去年11月开始,在本村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为了使党员真学、真懂、真用,扎实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专门外出学习;开展一次专题讨论;召开了一次由全体党员和群众参加,全乡各支部书记列席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大会;开展一次评先树模活动。突出解放思想,集中增强党性意识,梳理合理化建议19条,表彰无职党员4名、致富能手4名,影响大、触动大,效果好,为高西沟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三、瞻望未来,让高西沟这面旗帜更红更艳
过去,高西沟在极其困难、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凭着一颗红心两双铁手,科学规划、战天斗地,创造了誉满陕北的辉煌。现在姜良彪接过老一辈肩上的担子,抓结构调整、促整体发展,把高西沟这面旗举的更高。瞻望高西沟的未来,他信心百倍地说:“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尊重自然规律,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力争把高西沟建成生态型旅游示范村、文明富裕小康村,让高西沟这面旗帜更红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