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
公元前40世纪
境内有原始人群活动,从事狩猎、采集、烧制红陶(土木寨发现遗物)。
公元前22世纪
境内人群使用磨制新石器——石刀、石斧、石锛、石臼、石镞,烧制黑色粗陶;从事农牧业(武郁渠、麻土坪等地发现有关文物)。
商
帝乙十七年
西伯姬昌(周文王)率兵攻打翟(狄)地(今县境在翟地内)。
周
周敬王八年(前512)
晋国出兵征服翟人,今县境归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韩、赵、魏三世卿分晋,本境归魏国上郡。
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
魏国被迫将上郡15城割让秦国,今县境归秦。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秦统一全国,今县境归秦上郡肤施县。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
秦将军蒙恬率军对匈奴作战,控制河套以南地区;驻上郡。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
河北、余中部分移民迁入境内。
西 汉
汉高祖二年(前205)
八月①项羽所封翟王董翳降汉,汉朝设上郡,本境仍属上郡。
建元五年(前136)
武帝诏令部分郡、国(相当于郡)死囚赴上郡守边、牧马。
元狩三年(前120)
关东(函谷关东)部分移民迁入境内。
东 汉
建武二年(26)
孙登在上郡称帝,后被部属乐元杀。
永和五年(140)
羌胡反,上郡治所迁至夏阳(今韩城东)。
三国·西晋
境内被羌胡占据。
东 晋
大兴三年(320)
羯人石勒建后赵,今县境归后赵。
永和六年(350)
氐人苻洪建前秦,今县境归前秦。
太元九年(384)
羌人姚苌建后秦,今县境归后秦。
南北朝
北魏天赐四年(407)
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本境归大夏。
西魏废帝元年(552)
设开疆、抚宁2县,本境属抚宁(今镇川镇附近)。
北周保定三年(563)
周置银州(州治今横山党岔),领辖今米脂全境。
隋
大业三年(607)
银州建置撤销,新设雕阴郡(郡治今绥德)。本境归雕阴。
大业十三年(617)
朔方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守将梁师都勾结突厥人南下,夺雕阴郡,建梁国,本境属梁。
唐
贞观二年(628)
右卫大将军柴绍攻梁,梁师都被部下杀死。银州复设,本境仍归银州。
广德元年(763)
代宗诏令灵州、盐州、庆州党项羌部落迁居银州、夏州。境内汉、羌共处。
大历十三年(778)
吐蕃人犯银州,掠夺党项羌人的牲畜。汾阳王郭子仪率军击退吐蕃人。
中和元年(881)
党项羌人拓跋思恭被唐僖宗赐“李”姓,治理银州等4州。
五 代
后汉乾佑二年(949)
银州境内置静州(今米脂西北),隶于定难军。
北宋·西夏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
定难军留后、党项羌首领李继捧入朝,银州等4州归宋。其族弟李继迁离银州去地斤泽,聚集力量反宋。
雍熙二年(985)
李继迁攻占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不久被宋军打败,放弃银州。
淳化二年(991)
宋朝任命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他并未完全臣服,继续暗通契丹,
淳化五年(994)
宋派李继隆出兵攻占夏州,毁夏州城,居民迁绥州、银州等地。
至道三年(997)
宋真宗接受李继迁议和,归宋15年的银、夏、绥、宥4州又被党项羌人控制。
宋宝元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
李元昊②称帝,国号大夏(后称西夏)。本境属夏政权的银州。
宝元二年(1039)
境内毕家寨(今县城地)改名米脂寨。
宋治平四年·夏乾道二年(1067)
宋将种谔收复绥州,西夏增加银州驻兵防宋。
宋熙宁四年·夏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1)
西夏在本境内修筑罗兀城,以扼守横山
宋元丰四年·夏大安七年(1081)
八月 宋兵分5路攻夏,邡延路兵马总管种谔率9万人马从绥德出击米脂寨。
九月 西夏大帅梁永能率8万人援米脂,在无定河川被打败。
十月 米脂寨西夏守官令介讹遇投降,宋军留千人驻守。
元丰五年·大安八年(1082)
一月 郧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经营新收复的米脂、吴堡等5寨,招置弓箭手边耕边戍。
八月 宋派给事中徐禧在银州城南50
里筑永乐城,神宗赐名“银川寨”(在今米脂马湖峪)。
九月 永乐城修成后由郧延路将领曲珍守卫,沈括留守米脂。不久,夏将叶悖麻等率大军攻永乐。徐禧指挥无能,宋军惨败,沈括救援受阻,退守绥德。
宋元祜四年·夏天仗治平三年(1086)
九月 宋用米脂、葭芦、安疆、浮图4寨向夏换回永乐被俘149人。
宋崇宁四年·夏贞观四年(1105)
宋收复银州。改米脂寨为米脂城。
崇宁五年·贞观五年(1106)
宋、夏议和。取消银州建置。
金
天会六年(1128)
金兵占本境。
大定二十一年(1181)
一月 金恢复绥德榷场,北方商旅多经本境。
兴定元年(1217)
西夏军围攻本境克戎寨。
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
成吉思汗派大将木华黎率军夺取金所占的葭州、米脂寨、绥德州,进攻延安府。
金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1224)
蒙古大将孛鲁攻银州,西夏守将塔海兵败被俘,银州陷落。
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
蒙古人设米脂县,将嗣武县并入。
元
至元四年(1267)
撤销定戎县,并入米脂县。
至元十年(1273)
县主薄冯安国主持修学宫,招庠生。
泰定元年(1324)
境内遭灾,饥馑严重。
泰定三年(1326)
知县吕东补修米脂上城(今县城石坡以上)。
至正末年
贺寨子农民贺洪聚众造反,抗粮赋。高家山高庆亦起兵,与元军作战。
明
洪武六年(1373)
守御干户王纲整修米脂上城。
洪武九年(1376)
正月 朱元璋派汤和、傅友德率兵赴延安,打败元残部巴颜帖木耳,传檄各县归顺,高庆杀贺洪归明。
洪武十四年(1381)
全县编为1 3里:德政一、二里,升平一、二里,双泉一、二、三里,万丰一、二里,泰安一、二里,福田一、二里。
成化八年(1472)
延安知府罗谕巡视米脂,劝民开辟南河
滩种稻。次年引种成功。
弘治九年(1496)
知县陈贵扩建上城,并将学宫迁于山下文庙旁。
正德八年(1513)
县内大饥荒,发生人吃人惨状。
正德十年(1515)
蒙古人俺答率卒沿无定河川掳掠,米脂遭劫。
嘉靖十二年(1533)
春夏大旱,后雨涝,秋霜冻。
嘉靖十五年(1536)
因灾人逃地荒,原13“里”并为泰安、万丰、双泉、升平、德政5“里”(或称都)。
嘉靖十九年(1540)
蒙古酋长率骑劫掠榆林、米脂。被总兵周尚文击退。
嘉靖二十五年(1546)
知县丁让主持增建东西关城(今县城东、西街)。
嘉靖四十年(1561)
河套蒙古人入掠榆林、米脂,守备谢世助战死。
万历元年(1573)
知县张仁复主持修城,县城(后称老城)完善。
万历十五年(1587)
先后4年旱荒,至本年饥鸿遍野,出现人吃人惨事。
崇祯元年(1628)
境内大旱,百姓饥馑。
崇祯三年(1630)
夏 李自成不堪县内富绅艾同知逼债凌辱,与众驿卒出城号召饥民造反,不久投奔西川义军张存孟部。 张献忠(定边人)发动米脂18寨农民起义。
崇祯九年(1636)
五月 李自成率军回故乡米脂,农民争相参加义军。自成传呼知县,留银委托补修文庙。
崇祯十六年(1643)
十一月 李自成率兵北上,回米脂祭祖墓,杀上年掘其祖墓首恶艾诏。不久,改米脂县为天保县。
清
顺治元年(1644)
九月 降清保德守将唐通带兵到米脂,在李家站和李继迁寨剿杀李自成族人,数百名农民惨遭血洗。
十二月十四日 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进占米脂。李过、高一功率大顺军牵制阿军南进,相持20天。
康熙十四年(1675)
定边副将朱龙联络绥德周世民反清,米脂部分百姓追随。清将毕力克图镇压朱、周后,计划血洗米脂城。榆林中路道高光祉私访后,陈情毕力克图,使米脂免遭涂炭。后米脂绅民建高公祠纪念他。
康熙十七年(1678)
从当年起连续3年酷旱,百姓流离失所。
康熙二十年(1681)
知县宁养气主持起废兴衰;编纂《米脂县志》。
雍正十一年(1733)
米脂参加岁试武生名额由8名增至15名。
乾隆十年(1745)
知县叶泳林将学宫改为成德书院。
乾隆三十二年(1767)
无定河因洪涝移道,冲毁马湖峪一带盐田。
道光二年(1822)
夏季瘟疫流行。
道光四年(1824)
知县王鹄向地方富绅集资,将成德书院改为固川书院。设“山长”主持教务。
同治三年(1864)
知县张守基主持修补县城城池。
同治六年(1867)
关中回民起义军北上。八月,围米脂城。清陕甘总督左宗棠派兵剿回。十月初七、八,回民军到庞家山,并攻打县城。张守基指挥守城。清游击杨树棠率兵与回军交战,回军向怀远撤退。十二月,甘肃回军进入县城西青草坪,被清将刘瑞冕击退。
同治七年(1868)
回军进入县境,榆林左营游击李允芳率兵阻击,在碎金驿战败,自焚而死。二月、四月、七月、十月,回军在境内多次与清军交战。
同治八年(1869)
十二月 回军围攻桃花峁寨。清榆林镇总兵刘厚基拨兵南下,回军退走。
同治九年(1870)
一月十八日 回军进攻米脂,登北城,受城防团阻击,未能进城。
同治十三年(1874)
秋设立县里民局,承办地方差务、公益事项。
光绪三年(1877)
夏秋亢旱,颗粒无收。农民聚众“吃大户”(向地主要粮),从高庙山、刘家峁、杨家沟发展到县内西南、西北地区。知县焦云尤弹压饥民,后在县城设粥棚。光绪十一年(1885)
冬县衙挪用差务费,影响无定河木桥冬架,河西群众聚集责问知县骆仁,木桥及时架通。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大旱成灾。入冬,饥民夺取地主存粮,知县方福葆赴刘家峁、杨家沟弹压饥民。次年,黄绪炳任知县,开办粥厂;实行以工代赈。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圄川书院改为固川小学堂。
四月 山西汾阳峪道河基督堂派传教士来县传教。
光绪三十三年(1907)
高照煦编纂的《米脂县志》由其子主持刊印。县城设邮政代办所,撤驿站。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十一月初五(11·28) 知县潘松设“烟筒捐”③剥削群众,西川驼耳巷、砖庙沟等地农民二三百人到米脂城抗捐。群众代表景堂奎、高鹏飞、马象宽、苗庆元4人被捕受刑。十二月初五(12·27),西川人民公推李生荣、景兆桂、马国凤为首率众闯进米脂城,救出景、高、马3人。
宣统元年(1909)
绥德知州张铭坤诱捕西川代表李生荣等4人。春夏之交,群众围绥德打开监狱;进米脂救出苗庆元。之后,陕西巡抚派榆林知府贾振镛查明“烟筒捐”来龙去脉,潘松被革职,张铭坤降职,烟筒捐取消。
宣统三年(1911)
九月 西安革命军反清。榆林镇罕右营弁兵杨昆山响应,派人赴米脂收缴县印,被绅士抵制。
①从商至清代,有关条目所记月日均指农历,用汉字书。着注释相应公元时间,括号中用阿拉伯数字。
②李元昊又称赵元昊,李继迁之孙。冲要。宋将种谔率军与西夏交兵。
③按户每个烟囱收捐钱36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