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 县城、部分村镇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2月 县监察委员会成立。
12月26日 县首届青年团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团县委。
1950年
1月3日 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在县城举行。讨论土地登记和农业税问题。
6月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米脂县支行成立。
6月21日 县级机关整风,为期7天,58名干部参加。
12月3日 咸榆公路修复通车。
本年 在官庄设米脂农场,含水土保持站、病虫防治站、农具站。部分区乡流行疟疾,政府组织防治
1951年
1月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专区)水土保持站在本县建立。设在官庄。
3月31日 县内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4月 烈士纪念塔在县城南关建成。
4月30日 司法机关在县城召开公判大会,判处国民党军统特务、反革命分子赵玉英死刑。
7月11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号召全县展开抗美援朝运动。
8月2日 西北赴朝慰问团部分代表来县作有关报告,激发干部、居民抗美援朝热忱。
8月29日 县级机关开始内部“镇反’’清查,10月1 8日结束。
1 1月3日 司法机关在县城举行公判大会,判处国民党中统特务、反革命分子孙子俊死刑。
1952午
春农村开展互助合作,大力组织临时、季节、常年互助组。
2月2日 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开展“三反”运动;同时在经济部门开展“五反’’运动,历时40多天。
4月19日 县城召开互助组长、生产能手会议,为期3天,学习山西省李顺达互助组经验。
5月25日 县内各界群众干部为抗美援朝捐献人民币3466元(新币)。
8月10日 全县整党工作开始,年底结束。
9月 推广速成识字法,扫除文盲,次年7月结束。
官庄农场首次引进栽植50多株良种苹果树。
部分村庄流行麻疹。
1953年
2月20日 米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成立。3月开展宣传工作,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
春本县第一个山地苹果园在杜家石沟建立。
杜家石沟创办初级农业合作社。
7月1日 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工作。普查总人口为98996人。
本年米脂一佳县公路动工。
首次引入细毛绵羊数只,交杜家石沟农业社饲养。
县林业站苗圃建立。
1954年
1月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4月 县汽车站建立(1959年起归榆林运榆公司管理)。
7月 本县开始肃反审干,为期1年半。
7月2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选举出席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本年 县内首次引种红薯。
1955年
4月1日 新版人民币在本县发行。旧版人民币兑换收回。
5月 米脂县人民政府改称米脂县人民委员会。
5月31日 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布票棉花票发放到户,定量供应。
9月 县城试行粮食定量供应。
10月1 5日 专区、县、区、乡干部574人组成工作队分头深入农村,整顿互助组、合作社,落实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指标(时间50天)。
10月 县电影站成立。
11月26日 县青年水土保持积极分子代表会在杜家石沟召开。表彰9个先进集体、7名先进个人。
冬本县首次实行义务兵役制征兵,134名青年应征入伍。
本年 中国农业银行米脂县支行建立。
春冻夏旱,农业遭灾,上级拨给本县救灾粮7250吨,救灾款1. 37万元,以工代赈款64万元。
1956年
3月30日 县内调整基层行政区划,改
设1个镇(城关镇)、2个直属乡(十里铺、官庄)、4个农业区(桃镇、印斗、沙家店、杜家石沟)、25个乡。
7月1日 中共米脂县委机关报——《米脂报》创刊,发行县内外。县肉首次出现机器印刷。
7月8日 桃镇、印斗等区105个村庄遭受雹灾、水灾袭击,作物损失7成以上。
7月 城关红光铁业社在县内首次生产出铸铁产品——铁锅、犁铧。
8月1 7日 杜家石沟中学成立。
9月15日 本县杜家石沟区的贺家畔、姬家界2村(47户1 82人;18平方里)划归子洲县。
9月 杜家石沟村农业社,石沟区兴盛农业社、桃镇区新民农业社获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一、二等奖。
9月20日 绥德专署撤销,并入榆林专署,本县改属榆林专区管辖。
1 1月6日 米脂群众剧团成立。
12月 陕西省卫生厅拨款,在本县海会寺、庙沟、管家咀、罗家坪乡设卫生所。
本年 干部工资第一次改革,取消“工资分’’标准,实行七类地区工资制。
佳(县)米(脂)公路通车,全长57公里。
全县完成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龙镇地区8个私营煤窑改为公私合营;牛金
山、书窑沟煤井投产,县办国营煤井问世。城关成立15个手工业合作社(组);3个商店(4个零售门市)公私合营。
无定河东岸兴修织女渠支渠,渠水经倒虹设施跨河,扩大灌溉面积。
1957年
1月IO日 全县共建高级农业合作社276个,22071户入社,占总农户的97%。
春 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兵团某支队100余辆汽车为本县运送救灾粮1500盹。
5月1 1日 县办官庄园艺场在原官庄农场基础上成立。
6月25日 米脂一桃镇公路通车。
7月1 5日 5月23日至本日,城关、官庄、石沟、桃镇、印斗等区209个村庄先后7次遭受洪、风、雹灾,冰雹最大者重1斤多。大田农作物损失严重,吹折树木1232颗,伤少数牲畜。
7月30日 米脂县人民委员会由县城马号圪台迁至南关西下巷新址。
9月1 0日 刘鉴农、张黎群带领18名共青团中央干部来本县劳动锻炼。
9月21日 县级机关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3月21日 本县首次使用拖拉机在官庄村耕地。
3月 全县开展大规模“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静运动,6月结束。
4月 县地方工业筹建委员会成立。大办各种“工厂”。
5月1 5日 米脂县综合加工厂成立(1962年停业撤销)。
6月1日 陕北地区水土保持基建突击队青年代表大会在本县杜家石沟村召开。延安、榆林两区26县296名代表出席。
7月1日 杨家砭小水电站建成发电,本县首次用电。
8月10日 中央爱国卫生检查团来本县检查卫生工作。
8月21日 中共米脂县第五次代表会讨论撤区并乡,建立人民公社问题。
9月1日 县办桃镇中学成立。
9月 县面粉厂成立。
9月19日 县档案馆成立。
9月27日 全县“大炼钢铁”开始,武郁渠、县城南关建起土炼铁高炉。
县委、县政府动员农民、干部、学生昼夜轮班拉风箱炼“鸡窝”铁,大战3个月。基层强行收集废钢旧铁1. 55万吨。当年炼土铁50吨,“钢’’323吨,质量低劣,亏损61469元。
9月 月初,在官庄试办本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公社。下旬,城关、杨家沟、桃镇、印斗、高庙山、沙家店、龙镇、杜家石沟8个人民公社咸立(官庄社并入城关)。下辖276个生产大队。
10月1日 县广播站成立,并首次向全县播音。
11月 县委布置全县农村大搞深翻地,翻地0. 33~1. 66米,要求每亩施肥1500~
5000公斤,种“卫星田、丰产田”。次年严重减产,劳而无功。
12月10日 根据省委、省人委决定、米脂、葭(佳)县合并,称米脂县,县治设米脂城。原葭县8个公社归米脂管辖(次年3月,榆林县镇川、清泉公社,横山县傅家坪公社亦归米脂)。共18个公社30万人口。
12月 中共米脂县党校成立。
本年 全县强行推广打“旱井’’,无实用价值,占地2000余亩,浪费工日100万余个。
农村商业下放人员、资金,统一计划、政策、流动资金管理,包干财政任务,大搞“一平二调”,造成商业亏损。
官庄试种水稻,亩产240公斤。
县委机关由东街迁至南关新址。
县办玻璃厂在镇川公社成立,生产灯罩等。后迁城关北门川(1963年停办)。
城关镇成立化工社,生产风景镜、水银镀镜。
1959年
2月12日 县、社、队三级干部会在县城召开,会期9天,932人参加。总结上年工作,布置“反右倾思想,整顿巩固人民公社”。
2月18日 县中西医代表会在城关召开,会期3天,代表53人。献医药方385个。
3月21日 1 958年扫盲普及教育评比大会在县城召开,评选出席省会议代表8人,
先进集体代表6人。
3月24日 县委、县人委号召全县开展工具改革运动。
3月26日 县首届全民运动会在县城召开,为期3天,380名运动员参加。体操、射击、举重、乒乓球、田径5个项目破专区纪录10多项。
4月5日 76名县级机关干部下乡劳动锻炼。
7月上旬 县农牧局从定边种羊场购回34只新疆细毛种公羊;孙家园子(后属横山)
农场从扶风县种猪场购回45头苏联大白猪,25头盘克猪,推广良种。
7月下旬 为贯彻中央“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全县短期内盲目建民办中学25所(2
~3年后纷纷关闭)。
8月 县办柴油机发电站在城关阳秃子湾建立。
8月22日 榆林专署在本县召开水利水保现场会。代表们参观高西沟、姜兴庄、张士沟、惠家沟、对岔、马家铺梯田、坝地工程。
10月10日 县委号召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人养猪。
10月 县城在头次引水失败后(3~7月),再次完成引水工程,城关居民使用自来水。
秋、冬全县开展“反右倾”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次年春结束。
全县大办“公共食堂”,多数人吃不饱,同时造成浪费,后取消。
本年杜家石沟生产大队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荣获国务院奖励锦旗1面。
1960年
5月 县级机关、经济部门、部分社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0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十二条),农村普遍开展整风运动。对一些敢讲真话的人进行批判,“纠正’’了划小核算单位,包产到户的“错误”。
11月 县精减委员会成立。干部精减工作开始。至1961年先后精减干部、工人1800
余人;并动员4600名城镇居民返乡。
本年 夏季发生百日大旱,粮食比上年减产46~6<13015吨)。中共中央调入2825吨救济粮支援。省政府拨救济款26万余元。县委提出“低标准,瓜菜代”口号,干部月口粮标准由15公斤降为1 3公斤,成人居民由12.5公斤降为11.5公斤。
①指村边、屋边、路边、地边、渠边等零星小块荒地。
1961年
1月1 3日 县委发出关于恢复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自由市场物价飞涨,斗米百元以上,猪肉每公斤2.5元多。
8月30日 根据榆林地委指示,《米脂报》停刊。共出版发行535期。
9月1日 米脂、佳县分设,恢复原建制。镇川、清泉、傅家坪公社归回原属榆林、横山县。本县调整为城关镇、杨家沟、桃镇、姬家岔、沙家店、海会寺、龙镇、寺滩、郭家砭、高庙山、桥河岔、印斗、杜家石沟13个公社。
10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条
例(草案)》(六十条),全县调整生产队规模,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粮食以“按劳分配加照顾、基本劳动日保基本口粮、基本口粮加奖励、人口劳力比例分配”4种形式分配。
12月下旬根据中央《十二条》,清查出全县1958年来“一平二调”财产总值154余
万元,如数退赔。其中退赔实物折价14.7余万元,现金79.3余万元,国家补助60万元。
本年 县内撤销5个徒有其名、生产亏赔的小厂。
1962年
1月18日 《人民日报》头版刊载《山区生产的生命线——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大队水土保持工作调查报告》和社论《群众自办水土保持的范例》,介绍高西沟治山治水事迹。
2月26日 全县农村整社工作结束,历时3个月。
4月22日 县委召开工作扩大会,总结1958~1961年全县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认真
进行自我批评,纠正“共产风”。
本年允许社员、干部种“十边地”①。
春秋亢旱,粮食严重减产。
冬农村大刹所谓“单干风”。
1963年
5月3日 全县开展学雷锋活动。
11月4日 本县首期“四清’’工作在城
关公社31个大队进行。省、专区、县、社干部246人深入基层,为期3月。
本年 省畜牧厅将米脂和佳县一带优良种驴定名为佳米驴。
1964年
3月7日 第二期四清工作在杨家沟公社104个生产队开始,393名干部下乡(6月14日结束)。
6月 县级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展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运动。
7月1日 以零时为准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37038人。
12月 县贫农下中农协会成立。
城乡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1965年
1月20日 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在沙家店联合召开群众大会,4个公社900个
生产队1万多人参加,批斗4名“阶级异己分子、投机倒把分子”。
2月7日 县园艺场失火,损失财产价值8170元。
2月。省卫生厅派省中医研究所医生刘力贞(刘志丹女)率救灾医疗队20余人来县深入农村防病治病。1967年元月离开,历时2年。
5月 自由市场封闭。
9月17日 寺滩公社杨石虮村李生银因教师处理其子偷摸问题,持刀杀害3名教
师、1名下乡干部(11月26日县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判李死刑,同时执行)。
10月 高西沟大队祓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大寨式生产队。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其事
迹照片。
12月30日 新划设城郊公社。全县成为14个公社(镇)。
本年龙镇国营煤矿建立,672名职工转为固定工人。
李家站公社办瓷厂2处。
春、夏、秋连旱,形成特大自然灾害。
1966年
1月14日 高西沟大队在西北地区农业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红旗单位。
3月10日 县半农半医学校在官庄成立。
4月8日 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成立(简称县农机厂)。
5月下旬 县委召开扩大会,传达中共中央“5·16通知”。不久,矛头指向“三家
村”、“四家店”,“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运动在本县开始。
6月19旦 “文革”在各中学铺开,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米中等学校。
7月1 7日 暴雨袭击城关等地。无定河暴涨,最大流量达3630立方米/秒。
8月9日 县中小学教师集训会在米中召开,10月1 7日结束。揭批“黑线人物”,对教育系统部分领导、教师无限上纲,批判斗争,53人被定为“黑帮”。部分人送官庄农场“劳动教育’’。
8月 各中、小学成立“红卫兵”组织,划分所谓“红五类’’‘‘黑五类”。随后,一些厂矿企业、机关团体、农村也成立“红卫兵”组织。
8月29日 在本县沙家店公社参加“四
清’’运动的西安军襄电讯工程学院、西电公司职工闯进县广播站播音室,强行播放炮打省、地、县、社各级党委的“号外”,谓“8 . 29”事件。
9月 全县城乡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到处毁坏石狮、房肩“兽头”、墓碑等。此后龙镇、印斗、海会寺、寺滩公社分别改名为红卫、东方红、红旗、东风公社。
10月1日 米脂中学部分师生组织一O一“革命造反团’’,5日,该校另一部分师生组织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后以这两个群众组织在县内形成针锋相对的两大派。
10月下旬 中小学被迫停课。部分中学生和教师以“红卫兵”名义外出“串联”,进行
所谓“新长征’’。并强行向县委要钱“借”粮票,扰乱了财经制度。
11月16日 批判“米脂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在县城召开,为“8·29事件”平反。此后,社教工作队成员和教师集训会工作人员被揪斗。
1967年
1月 受上海“一月风暴”夺权影响,本县机关、学校成立各种“战斗队’’,实施夺权。
1月26日 县“一O一”造反指挥部成立,宣称造“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反。
1月28日 县联合总部成立。
1月30日 县人民武装部张贴大字报公开表态,支持“一O_’’组织。
3月11日 县人武部组成生产办公室,代替党政机关,处理生产和行政事务。
8月14日 “中央文革小组”操纵,以中共中央(67) 245号文件转发歪曲事实的《米
脂县武装部被革命群众誉为陕北高原上的一面支左红旗》。随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肆宣扬。此后米脂两派组织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武斗升级。代县长张恒德、副县长贺成功、贺天齐被轮番批斗,大批中层领导长期挨整。
9月2日 夜,“一O一”造反派强行接管具广播站,改名“毛泽东思想宣传站’’,使其成为派性斗争的舆论工具。
10月5日 “-O-”和“筹委会”两派在米中以棍棒、砖石武斗,双方多人受伤。学校大批图书、教学仪器、文娱器材、体育器材、播音设备以及教室门窗、桌凳等横遭破坏。
11月2日 县武装部以明抢暗送方式将民兵武器交给“一O一”组织。
11月5日,“一O一”攻打桃镇,将“总部”一些人“俘获”、毒打。
12月26日 本县和榆林地区第一个“革命委员会”——米脂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
1 2月×日 “东方红串联会”夺县委机关的权,散发、烧毁档案馆档案2711卷。
1968年
1月 造反派召开县、公社、厂矿、学校“工代会”、“农代会’’、“红代会”。
“一O一”派出武斗队70多人支援佳县同观点者武斗。本县死2人,该派在城关“追
悼”游行。
2月13日 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革委会)成立。
2~4月上旬 县、社单位和学校相继成立“革委会”或“革命领导小组”,行使各单位
行政职权,实现所谓全县“一片红”。
6月5日 县革委会派武斗专业队300余人二次赴佳县参与武斗。
6月25日 县武装部对县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7月15日 县革委会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在县城十宇街召开“群专誓师大会’’。此后,各公社、生产队陆续成立“群众专政小组’’,对329名无辜干部、群众严刑逼供,毒打残害。
8月 县革委会设政工组、办事组、生产组(1 969年7月增设政法组)。
9月 本县80余名知识青年(城镇高、初中毕业生)首批下乡插队劳动。
9月 县城“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校长负责制取消;“工宣队”干预学校、机关事务。农村亦由贫下中农代表进驻“管理’’学校。
11月 “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开始,一大批人无辜被整被斗。
1969年
1月 全县269所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办,本县教师回原籍教书,外地教师大量调走,教师工资制改为工分制,教育质量下降。
3月 县革委会派“工宣队’’进驻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3月1 2日 县革委会决定:农村有证商贩全部停止经营,回村参加劳动。8月,农村商业归贫下中农“管理’’。
本年县焦化厂在黑石窑煤矿筹建。
城郊公社高二沟生产队办起铸锅厂。
1970年
2月15日 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开始(简称“一打三反”运动)。又一批人受到审查。县革委会成立“三五六”办公室②。
5月7日 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部分设初中班;高、初中各由三年制改为二年
制。实行高中由县办,初中公社办,小学生产大队办。学年由秋季改为春季始业,招生改为推荐、选拔、考试三结合。教育秩序更为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5月 县药材公司成立制药厂,生产女金丹、舒肝和胃丸等10种中成药。年产5万余盒。
7月1 3日 县政法组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3人死刑;27人被判有期徒刑。
8月1~2日 沙家店等6个公社连降暴雨2天,洪水冲跨大小土坝70多座,淹没29块坝地庄稼;30户社员的窑房及其它财产受损;死2人。
10月 陕西省委书记霍士廉来本县,视察高西沟、吴家峁、杨家沟、李家寺4个生产大队。
1 0月6日 县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舍期7天。
11月17日 中共米脂县第八次代表会总结了革委会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选举产生
新的县委成员;撤销县革委会内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县委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
本年城镇居民100户373人到农村落户(1978年后陆续迂回)。
1971年
5月29日 县委召开“批陈(伯达)整风”扩大会议,1 37人参加,6月20日结束。
7月 在孙家沟村东南兴建无定河大桥(次年6月竣工)。
10月 向全县党员传达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事件的文件。
本年 51 39名农民因灾后生活困难外流,其中男471 1人,女608人。
1972年
1月22日 县革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贯彻《陕西省委汇报会传达提纲》。
1月25日 县火电厂建成。9月,杨家砭水电站并入该厂管理。
7月下旬 旱象严重,1 992名农民外流。
12月 “一打三反”运动结束。先后拘捕、审查1 1 9人,判死刑3人,无期徒刑3人,有期徒刑22人;农村管制9人,教育释放34人。
200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本年 县药材公司从新疆引入马鹿,分售给生产队饲养,以增加鹿茸生产。
1973年
1月 县氮肥厂建成试产,4月正式投产。
春 红卫、东方红、红旗、东风公社复称龙镇、印斗、李家站、郭兴庄公社。
1 1月21日 牛鼻山水库动工兴逵。
本年县农机厂试制出饲草粉碎机、扬场机、铡草机等。
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35230吨,首次自给有余,农民不再吃返销粮。
开始大规模推广沙杂十五号洋芋,产量大为提高。
县内首次开始生产机制挂面。
1974年
2月7日 县委召开“批林批孔”大会。2月13日办骨干学习班,470人参加。
3月1日 县氮肥厂机房地基下沉;停产维修时,合成车间4台压缩机未排水,冻裂外壳。共损失30余万元。
4月23日 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革委会知青上山下乡
安置办公室撤销。
9~10日 县委组织县、社、队三级干部300余人赴山西省昔阳县和大寨参观。
12月10日 杨家沟公社和高西沟大队被省委、省革委会树立为“农业学大寨”先进
单位。
1975年
春县委、革委会动员全县评《水浒》,批宋江;开展所谓“评法批儒”运动。
2月 龙镇中学成立。
9月 全县14个公社建起广播放大站,县城到12个公社架通广播线路。大部分社员家安上简易喇叭。
12 月 开始推广江青炮制的“小靳庄经验”,农村办“政治夜校”,开展基本路线教育。
12月23日 县农业学大寨群英会召开,会期9天,804人参加。讨论4年建成“大寨县”和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问题。
1976年
3月 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运动。
5月17日 县广播站购回本县第一台电视机(昆仑牌)。7月14日,广播站技术人员在印斗公社马家铺好泉山顶用此电祝机接收到中央电视台电视信号。
县革委会决定将全县农村社员个人的零星树木全部折价收归集体。
9月18日 县城干部、学生、群众1万多人集会,哀悼人民领袖毛泽东逝世,收听北京追悼会实况播音。各公社同时召开追悼会。
10月24日 县委、县革委会组织万人游行集会,庆祝中央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本年 发电量达到县内最高纪录,为927.6万千瓦·时。
1977年
2月1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31 00人出席,贯彻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
神。
5月 县首届中小学生武术运动会在县城举行,14个公社1 60名运动员参加。城关代表队获冠军,龙镇代表队获亚军。
6月 全县办起合作医疗站389个,并培养一批不脱产的农民“赤脚医生”。
7月1 7日 印斗公社高家堋民兵高锦来舍身抢救落水老农,英勇牺牲。9月5日,
县武装部给他追记三等功。
7月 县城召开文教群英会,表彰一批优委教师。
高考制度恢复,1 68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专院校或中专;中小学也逐步恢复考试制
度。
9月1 3日 天桥黄河水力发电站通过输电网向本县供电,满足使用。县办火力、水力发电厂、站停电。
9月下旬 全县建成小型高抽站94处,灌溉面积3200余亩。
10月 姬家岔供销社、城关粮蛄、沙家店税务所、郭兴庄信用社被评为省财贸战线
学大庆先进单位。
11月 全县开展农田基建大会战。县委机关在东山梁电灌站工地办公,现场指挥干
部、农民施工。
本年 全县粮食产量达到58620吨,首次突破亿市斤关,人均占有粮达到375公斤
县农机厂产的3857型高扬程离心抽水泵获陕西同类农机产最第二名(次年达标,获产品免检)。
1978年
1月 3000多名’民办教师、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农村复转军人通过文化考核、政审、体检,2200人领到民请教师合格证,其中1800人正式任民请教师。
5月6日 县农机厂被陕西省委命名为
大庆式企业。
7月1日 县电力局成立,下设城关、城郊、东沟、高渠、龙镇5个供电所。
8月29日 全县降暴雨,洪水冲跨土坝329座,冲毁坝地5038亩。
10月 县委决定推广高西沟大队农林牧用地“三三制”经验。
10月下旬全县开展揭、批、查运动,为期半年多,请理各级领导机构中的“闹派”人物③,清查“文革’’中严重的“打砸抢”事件和主要策划、参与者;平反“文革”期间制造的部分冤假错案。
12月26日 杨家沟毛主席旧居纪念馆开放展出。
12月30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米脂支行成立。
本年 457名离退休、退职干部的子女顶班进入行政、事企业单位。
龙镇煤矿创其年采煤量最高纪录-11.3万吨。
1979年
春杜家石沟公社孟家坪生产队在本县率先实行专业分工、包产到劳责任制。
4月18日 县委恢复人民武装委员会。
7月 14个公社建立人民武装部。
8月20日 县城关中学成立。
9月2日 县教师进修学枝成立。
10月 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站(后改名为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建立。 10月30日 县档案局成立,同档案馆合署办公。
11月下旬 县委对1 957年反右运动中定为“右派分子”的22名干部、教师重新审
查,给18人平反。其中开除公职人员重新安置。
12月3日 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否定(1967) 245号文件的意见和陕西省委指示做
出决定,给“文革”中横遭迫害的代县长张德、副县长贺成功、贺天齐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给其他挨整的一批原县级中层领导和原定为“保守派”的大批群众平反。当日在县城召开大会,实况转播全县。
12月下旬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经群众评审,给246人摘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帽子”,不再称“四类分子”;给391名原来地主、富农的子女改变了家庭成分。
本年 主要农副产品和7种副食品销售价格提高。
全县进行畜牧资源调查。
1980年
3月1日 本县第三次普选工作开始,为期3个月,83314位选民中76741名参加
选举,选出270名县人民代表。
4月 全县土壤普查工作开始,为期半年多。
6月1日 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谈决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米脂县人民政府。此后,各公社、生产队的革委会全部撤销,分别恢复管理委员会、队委会名称。
6月 《黄土高原上的明星——高西沟》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本县高西沟大
队的农业生产经验。
6月28日 县政府规定计划生育暂行奖惩办法。
8月8日 下午,城关、城郊、沙家店、杜家石沟、李家站、高渠6个公社46个村4万亩秋季作物遭受雹灾袭击。
9月28日 《人民日报》刊登《千斤重担大家挑,众人关心共同富——米脂县孟家坪生产队实行专业分工,包产到劳责任制的调查》和评论员文章《-种大有发展前途的责任制》。
10月 本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
开始,至次年3月结束。
本年 全县谷子大丰收,总产达9855吨。人均65公斤,创本县历史最高纪录。
印斗公社对岔大队被省政府树为农业先进集体。
县农机厂试制成功手摇洋芋粉碎机,销售省内外。
1981年
1月21日 县人事局(后改劳动人事局)成立,原县计委主管的劳动人事工作移交该局。
3月23日 县委召开先进生产队工作会,为期4天,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此后部分生产队逐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3月 全县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礼貌、道德、卫生、秩序;心灵、语言、行为、环境美)活动。
4月 农业银行印斗营业所被评为全国金融战线红旗单位。
5月 县畜禽良种站从武功省农科院引进来航种鸡1万只,售予城乡群众饲养繁殖。
6月 纠正“招、转、住”④方面的不正之风工作开始。1982年结束。
本年县内首次为80名科技人员评走技术职称。其中工程师级9人,助理级44人。
据省工业厅指示,县办氮肥厂改由省、地
1982年
3月 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开始。
4月1 5日 县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撤销,该项工作结束。
7月1日 以零时为准开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 64089人。
8月1日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教授马霄来米脂在姬家岔、郭兴庄、桥河岔乡
进行肿瘤普查,本县抽30人协助。
12月1 1日 根据省政府指示,对6类279种商品,实行工商协商定价。
本年县内首次发行国库券11.5万余元。
1983年
1月20日 根据省物价局指示,降低化纤纺织品价格,提高棉花纺织品价格。
1月27日 县中医院成立。
2月 县面粉厂获省委、省政府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奖。
3月1 9日 上午9点25分,城关张米脂沟大队火药厂因抽烟引起火药爆炸,死4
人,直接经济损失1. 66万元。
6月1日 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告一段落,原来的40个委、办、局合并为29个(后来若干年内又根据上级指示增设一些机构)。
7月1日 县粮油议购议销公司成立,粮食工作开始向“放开搞活’’的方向发展。
8月3日 “无定河晔六烈士”⑤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大会在县烈士陵园举行。
8月中旬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依法逮捕一批刑事犯
罪分子,经审判处决4名,判有期徒刑和管制24名。
12月 棉花、棉布凭证供应制取消。
本县产药材——黄芪在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上获外经部荣誉证书。
本年经省地畜牧部门检查验收,本县被评为扑灭猪瘟县。
农村发展各种形式专业户、重点户2548个,占总农户的6.7%。
本县荣获陕西省科委“沙杂15号”洋芋推广奖。
城关生产队试验地膜覆盖种植蔬菜(两三年后逐步推广)。
1984年
4月 县委、县政府在影剧院召开首次文明单位、文明村命名表彰大会。
5月上旬 第4次普选工作开始,7月底结束,登记选民99607人,95986人参加选举。
6月1 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米脂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县
政协成立。
7月1日 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名称取消,改为乡(镇);生产大队、生产队名
称取消,改为村民(或居民)委员会;12月,原城关镇改为米脂镇,龙镇乡、桃镇乡改设镇,从城郊乡划分出十里铺乡(暂合署办公)。
9月1日 县广播电视大学辅导站成立,在机关干部中招收学员,开始授课。
9月10日 县饮食公司和农民联办农商联营运输公司,置轿车3辆,货车1辆。与国营运输公司展开竞争。
9月22日 李自成纪念馆在盘龙山建立开馆。
9月23日 北京、湖南、湖北等地专家、教授参加的李自成学术讨论会在本县召开,
为期2天。
本年全县集资201万元办学。
兴办乡镇企韭99个,经济联合体1 56个。
县办面粉厂实现利润6. 42万元,居榆林地区同行业之首。
米脂氮肥厂创其年生产最高纪录——1. 5469万吨。
1985年
1月1日 中国工商银行米脂支行成立。
3月4日 县委、县政府特邀100余名米脂籍外地工作老干部回乡,召开振兴米脂
座谈会。
3月 县建筑联合总公司成立,下设14个分公司,从业3097人。
4月1日 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和议购议销相结合。
6月14日 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议购议销,开放个人经营肉食。
7月1日 全县党政、事业单位开展工资改革,从即日起干部职员实行新的工资标
准。
7月1 3日 县级机关整党开始。
8月24日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本县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代号2744)协
议书在北京签字。
9月4日 斌丞图书馆大楼和杜斌丞纪念室在县城南大街落成,举行开馆仪式。常黎夫、吴波、周雅光等中央、省、地有关负责人出席。
9月10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首届教师节庆祝会。授予连续三代从事教育的7个家
庭“教育世家”匾额;给6位教师颁发模范教师证书;给107名教龄25年以上老教师颁发教师荣誉证书;给当年22位县模范教师颁发奖状、奖品;给全县教职员工赠发“园丁纪念”证章。
10月1日 联合国世界粮贪计划署与我国政府签订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利用
“2744项目”开始在本县实施。
本年 第二步工资改革完成,3447人调资。
省试验站(黄研所)引进澳大利亚美利奴细毛绵羊、英国林肯细毛绵羊、土耳其土其代绵羊、安哥拉细毛山羊4种良种羊,与本县合作办种畜场(设党家沟农场),改良本地土种羊。
水利施工队创办机砖厂,本县首次试产机制砖。
1986年
1月 县内统一使用公制度量衡。
1月9日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2744项目一期工程的1000吨小麦在6个粮
站发放(本月24日完成)。
3月23日 省政府奖给本县流域治理款10万元;地区行署给流域治理突出的艾好湾、柳家飒、对岔、后马家园子4个村子各奖1000元。
3月28日 陕西省沙棘开发研究协作会在驻米脂的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召开。宝鸡、延安、榆林3地区有关专家参加。
4月25日 联合国官员泰勒和德尔曼来县检查2744项目执行情况。
5月1日 县水利机械施工队创办的县机砖厂正式投产。
5月24日 米脂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举行交接仪式。榆林军分区司令员李宏志和米脂县委书记赵卜彦、副县长吴德铭在交接书上签字。
5月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高孝清(女)率省医疗队来县开展眼疾手术治疗。截至9月,作多种眼疾手术140例。
6月1日 县广播电视局建成本县第一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开始转播。
6月7日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丁联臻来县考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情况及水土保持工作。
6月29日 本县体育代表队在地区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5块金牌、17块银
牌、5块铜牌及团体总分第5名。
7月4日 中共陕西省委命名杨家沟乡后马家园子党支部为全省先进党支部。
7月下旬高渠乡高埝村群众哄抢个体农户承包的果园。9月,县工作组进村解决纠纷,完善承包。
9月29日 省农业科学院和瑞典国际农业开发中心在西安签署了《关于在中国陕
西省米脂县进行中瑞水土保持合作研究项目的协议》。协议从1 987年1月开始执行。
10月1日 泉家沟村农业综合治理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由中国科
学院主持实施。
10月11日 全国水土保持治理区第四次会议在米脂举行,9省(区)代表参加。
10月19日 联合国粮食计划开发署高级专家组组长约翰·巴里顿前来检查2744
项目。时间20多天。
11月25日 高二沟铸造厂试制成功暖气片。
11月26日 本县生产的白酥梨、延风苹果在省果品品评会上均评为第一名,金冠、秦冠苹果分别评为第二名和第三名。
12月16日 县内首次召开科技推广奖评审会,种子公司申报的“新澄杂交一代”西
瓜推广项目被评为一等奖。
12月 县保险公司成立。
1987年
3月23日 县委、县政府举行老山前线一等功臣何喜军、李良利烈士追悼大会,干余人参加。
4月1日 城郊、十里锦乡分设,经三年筹备就绪。十里铺乡党委、政府从本日起开始对外办公。
4月27日 米脂中学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老校友
参加;捐献4万多元做奖学金,设立校友奖学基金会,,以基金利息奖励优秀学生。
9月24日 县工商局查获一起倒卖文物案,追回脏款2.6万元,罚款1000元。收回宋代瓷器等39件文物。
10月30~31日 全县降罕见大雪,积
雪厚达60 --70厘米。早秋暴雪使供电、广播、邮电线路临时中断,许多树枝压折。
本年全县推广泉家沟、艾好湾“完善双层经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经验。
黑山则沟等7村发生果园纠纷(以后几年陆续发生类似事件),引起领导关注。
1988年
4月27日 在湖北召开的全国八大片流域治理工作会上,本县杜家石沟乡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后马家园子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受农牧渔业部表彰。
5月27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来本县视察。
5月10日 李家站陶瓷厂彩釉外墙瓷砖试制成功,经陕西省陶瓷研究会等单位有
关专家鉴定,符合标准,投入批量生产。
1 1月21日 县农机厂生产的CB 1·5吨农用拖车通过国家农机监测中心技术鉴定。获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本年农业获特大丰收。粮食产量创本县历史最高纪录,达71038吨,平均亩产179公斤。
1989年
2月26日 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张增连作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报告。会议为两个先进集体、48个先进单位和72名先进工作者颁奖。
4月1 9日 1 984年1 1月开始的米佳公路米脂段改建工程竣工,全工程为期4.5年。
6月25日 榆林地区第五次烤烟生产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本县烤烟移栽面积、成活率名列全区第一。
9胃11日 龙镇几名农民和县工商局等部门少数职工贩卖海洛因被查获。涉及54人,其中职工14人。
9月29日 银河桥拓宽竣工,举行剪彩仪式。
11月21日 国务院水利部部长侯境来县视察对岔村综合治理。
本月 为拓宽公路,砍伐城北行道树476棵,回收7万元。
1990年
1月 高西沟村荣获地区“绿化杯”特等奖。林木覆盖率已达30%。
3月中旬 乔家圪台村农民乔公财捐款1万元,支援本村通电。
3月下旬 县级机关上千名职工,投入改造县城三角区公路劳动,共采、捣石子1000多方,节约资金1.5万余元。
4月1日 县城动工进行银州北路、银河路、盘龙路、青年路、治黄东路改造,拆除违章建筑82间,改造道路3204米,总投资64万元,10月30日竣工。
5月11日 凌晨4时左右,县委院内发生以恐怖手段谋害县委书记的爆炸案。省、
地、县公安机关联合侦查,26天破案,原县公安局长高胜秀等8名案犯收审。8月10日,罪犯高胜秀等被依法逮捕。
5月21日 县公安局召开公捕大会,张付强等29名海洛因贩毒分子被依法逮捕。
7月1日 第四次人口普查开始以当日零时计数,本县总人口193473人。
9月12日 县城隆重举行绥德一米脂“第十一届亚运之光”火炬接交仪式。在亚运活动中本县共捐款3557元。
11月15日 桥河岔乡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试点工作。
本年 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本县的2744项目工程正式竣工验收。
经省文化、城建部门和地区行署批准,县政府决定在县城银河桥北端三角区树立闯王李自成铜像。8月份在四川开始铸造,12月底运回安装。
全县种烤烟8000多亩,总产值226. 48万元,实现利税73. 58万元。
1991年
1月23日 桥河岔乡刘石畔村发生大山崩塌,6人死亡。
2月 县酒厂生产的银皇牌550“米粮液”白酒荣获省食品科技博览会三等奖。
4月20日 县陶瓷厂(李家站)产品荣获陕西省第二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铜牌
奖。
6月5日~10日 县内降大暴雨,总降雨量137.3毫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是继1966年之后我县遭受的又一次特大水灾。
7月31日 榆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本县召开“5.11爆炸案”公审大会。
8月3日 县城自动电话正式开通,举行开通典礼。
8月6日 新编《米脂县志》通过省方志编委会终审,准予出版发行。
9月6~7日 本县召开了第一次残疾人联合代表大会。
10月中旬 省鹤翔庄气功学会王东敬、谭明哲等人来本县举办首届气功学习班。
1 1月6日 榆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分别判处“5·II爆炸案”主犯高胜秀死刑(1992年12月17日在米脂执行);姜志福无期徒刑;张崇秀有期徒刑1 3年。
12月1日 县晋剧团正式成立。
①指村边、屋边、路边、地边、渠边等零星小块荒地。
②中共中央发出1970年第三、五、六号文件,要求全国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以此成立的机构称为三五六办公室。
③指”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人。
④指招工、招干、招生;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住房。
⑤见1933年7月30日一条。